拖延症“最佳状态”: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?
网上有位男士表示对女友的一些行为感到不理解,他不明白为什么:
女友想学画画,于是各种查资料做功课,过程很开心,最后买了很多画笔、画板回来,束之高阁; 女友对摄影感兴趣,又花时间研究单反,对比摄影课程,最后买了单反、摄影课程,又提不起劲学习了,工具和梦想都在角落里积灰; 而且她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想法,想学剪辑,会说还没有好的电脑,想写小说,会说还没有买相关书籍,想学人家搞直播,又说灯光设备没有准备好......
这让人想起了个段子,有位英雄准备夜袭敌营,他做了万全的准备,黑色的泳衣、泳镜、脚蹼和呼吸管,还有匕首、枪支和防水炸药,海浪和夜色是最好的掩护,望远镜可以轻松的看到,前方喝醉的守卫,在岛上的灯光下迷离。
他在下水前想起件重要的事情——自己不会游泳。
为什么有的人,热衷于享受准备过程,可在要去实践和执行的时候,却因为种种原因拖延、回避甚至遗忘呢?
满足悖论
当新生儿出生后,随着时间的推移,母亲无法时时刻刻在他们身边,这些小宝宝们会发现或者创造某些东西,来替代性地安抚和陪伴自己,这可能是一条毯子,或是毛绒玩具,制造出某种声音,甚至是头脑中的幻想。
当妈妈要洗干净或是更换这些玩具时,孩子们会崩溃大哭,有的儿童即使上了小学,还会抱着婴儿期的毯子入睡。
心理学温尼科特称这些物品为“过渡性客体”,可以用来缓解焦虑,让自己安静下来,这也是婴儿用某种幻想以及结合替代物,来寻求满足。
如果成人后的自己,去发展某些兴趣和爱好,只是单纯地为了满足自恋,或是在潜意识里,企图获得他人关注和赞许,让这种感觉陪伴在身边。
那当他购买相关物品的那一刻起,内心的幻想就开始启动了,这些成人版的“过渡性客体”,在精神世界已经起到了满足的作用。
如果这些满足感要延伸现实层面,则会带来受挫的风险。
而只在幻想中满足,则是可以完全操控的,就像婴儿可以完全控制那些毯子、毛绒玩具和自己发出的声音一样。
这些满足是内在最真实的需要,并用最原始的方式,象征性地呈现出来。
主动拖延
在进行家庭观察时,可以发现部分儿童在学习和写作业前,总是先喜欢玩会橡皮,或是把纸撕下来揉成一团。
如果此时把周围吸引注意力的物品撤走,他们则会看着空气发呆,家长们此时可能会有些焦躁,忍不住要说上几句。
成人也会有类似的情况,但表现有所区别。
这可能是对环境的极度敏感,只要稍有变化,内心就开始波动,或是找借口说工作太忙,不去完成当初制定的目标。
孩子拖延的原因之一,是写作业这件事,赋予了太多的意义。
因为家长们有很多期待,孩子们需要按照这些期待,进入到学习中去,他们会在潜意识里担心如果不符合某些标准,就会受到指责和攻击。
另一方面这些孩子也压抑了很多,他们要顺从对方的愤怒和屈辱感,拖延反而成为了缓解焦虑和对抗的方式。
而成年人的拖延,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。
有位男士打算要晨起锻炼,并买了专业的跑步鞋,其父亲看到后,表示很满意,开始和邻居说是在自己的鼓励下,儿子才决定锻炼。
这位男士感到非常不舒服,早晨的时候也因为起不来,耽搁了晨跑计划。
当我们制定的目标,要被外界充分评价和指导时,我们的部分人格的内在,会被这些声音干扰,进而做出拖延的行为。
有位女士,在事业上做的非常成功,但始终难以建立一段持久的亲密关系,她总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分手。
而她在进入恋情前,总是非常紧张。
她想要寻找某种万能的公式和步骤,然后按照这样的指引框架,找到可以抓住的“锚点”,步步推进,直到可以变成男女朋友。
但关系总有不可控的部分,两个人相处的无数个瞬间,总有各种各样的变化。
感情的流淌,话题的转变,眉眼之间的电光火石,如果只靠头脑中的理性,想去掌控整个场面,势必会压抑自己的感受部分,让恋情变成了严谨的科学实验。
当这些不可控发生时,这位女士就会感到紧张,然后回避或者离开关系。
原来这一切,都是因为她有着特别的童年。
她在多个寄宿家庭长大,小学期间又转了好几所学校,几乎没有过长期的、“正式”的关系,包括和自己工作很忙的父母。
虽然她血缘上是他们的孩子,但整个青春期前,都没有好好和他们相处过。
在寄宿家庭里,和这些“非正式”父母相处时,常常需要压抑真实感受,因为毕竟是在“别人家”,无法全然地展示自己。
所以后来当她发展某种爱好或者特长的时候,尤其是那些摄影、绘画以及其他的需要感受力的项目,就会难以和这些事物建立正式的关系。
因为那些感受在早年就被压抑,或是那些感受在表达的时候,会带来羞耻和恐惧感。
意识层面的拖延,是在延缓自己和这些能触发感受东西,去进行连接,而潜意识为了自我保护,会让个体以时间太忙,或是忘记购买相关的道具,来无限期地推迟这个目标。
那应该怎么办呢?
1.所谓挫折
当母亲可以不断地、恰到好处地回应婴儿的时候,这些宝宝们的内心,就可以建立某些比较核心和稳定的部分。
这部分让宝宝们可以承受妈妈暂时的不在场,拥有创造力,“过渡性客体”就是他们创造的安抚物。
成人有时候也会使用这样的方式,但和婴儿不同的是,自己需要在现实的世界中,获得某种“进展”。
有位男士喜欢练习毛笔字,在开始的时候效果很好,但当需要技术更加精进的时候,拖延就出现了。
因为安抚物失去了作用,在发展下去就会体验到挫败,他开始转向下一个爱好。
可以尝试去体验挫败时,自己的感受,以及感受之后触发的行为,之所以这样难过,是内心的那个婴儿,陷入了无助的境地,这会麻木成人部分的功能。
觉察是疗愈的开始,去在挫折中前行,体验进一步的欢喜。
2.内在的界限
很多人发现自己之所以很容易被外在的评价影响,原因之一就是早年父母过多的入侵到自己的边界。
导致自己内在的某部分,没有完全成长、发展和稳定,需要完全按照外部标准去执行,或者是外部的标准,可以动摇到自己。
这的确需要留出一些单独的,只有自己的精神空间,去发展这部分。
通过发展出某种爱好,是非常恰当的选择,因为在这个内在的世界,自己是可以完全说的算的。
NBA球星詹姆斯,每年都有一段时间,开启季后赛模式,关闭了所有的社交媒体,暂时回避一切无关的人和事,专心打球。
所以你也可以尝试拥有某些只有自己知道的“秘密”爱好,去尽情地发挥和探索。
这开始看起来可能会有些闭门造车,但要去体验那些自由地制定内在标准的过程,那些无法言说却真实存在的感觉。
然后,用这种内在非常稳定的部分,再去和外界交流、转化和成长。
3.启动感受
无法觉察或表达感受的原因之一,是在早年自己的这种需求被压抑,或是认为是自私和不好的,这会导致在道德上有堕落感。
在成人后,由于感受的部分被常年压抑,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,在表达时又会感到羞耻。
大人像孩子那样“幼稚”,总会收到很多负面的评价,工作有很强的社会属性,在这部分可能会压抑感受,通过理性去处理各种事情。
在与人、事、物建立关系时,潜意识会重复童年的模式,压抑感受,但同样的,潜意识也想有某种渠道,去表达被压抑的部分。
当企图与爱好建立关系,内在的这种矛盾,会在意识层面导致一些反复的行为。
在某个星球的原始森林外,有一片湖泊,有着神奇的力量,只要在这里进行沐浴,就会获得与自然连接的能力。
在最开始的时候,幼小的孩子,需要在父母的陪伴下,尝试下水,然后逐渐适应。
但爸爸妈妈们可能很忙,要去完成部落的任务,或是他们自己也不相信这个传说,认为教授孩子打猎或是采集食物的技巧,更为实用。
当这些孩子长大后,学习了很多生存技巧,日子过的也不错,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。
于是,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那片传说中的水域,但这种力量真的存在吗,在这里不会有什么危险吧?
有个人决定试一试,他先是把脚伸进去感受温度,然后把两双腿也放了进去,一切还好,等到夜晚降临的时候,已经可以坐在离岸较近的水里看着天上的繁星了,一股前所未有的感觉流淌在体内,不用语言也可以说话。
下次我决定在湖泊里学习游泳,这个长大的孩子对自己说到。
作者 | 刘晓凡 编辑 | 花花
2021-12-05
2021-12-05
2021-12-04
2021-12-04
2021-12-03
2021-12-03
⬇⬇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预约UM心理咨询